書展與漫畫展 (6-Jul-2006)

上陣子在會展的書展,及緊接著的漫畫展又見到橫跨幾條街的排隊人潮,更有隔夜露宿排隊的拼搏精神,還有為了排隊位置的喧鬧爭吵,和那在開柵後像賽馬般的奔馳,不禁覺得香港人的求知慾是如此的強盛。但看真一點,原來這種衝勁,很多是為了限量版的漫畫或海報,又或者是為了目睹那位名星的出現和為求索取簽名而已。

或者是香港人多地少的緣故,香港人追求的是快捷和便利,因此在閱讀上,漫話是最快和最容易吸收的讀物。長久以來變成了一種閱讀文化。相比之下,在文學藝術、天文地理及其他種類的閱讀書類,卻變得像是小數民族,在整個閱讀的大環境裡若浮若沉。上陣子與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和作家們閑聊,都感歎現在愛讀書的人真的少了,出一本就賠一本,還在編寫和印刷的,只是本著一種理念和使命感。

我記得“老夫子”的漫話曾經是我小時不可缺的讀物,但是當我發現在讀文字書時那種無邊無際、身如其境的幻想和思考,相比之下,漫話書能帶給我的樂趣,就僅有在看畫家們精湛的圖畫而已。記得我在紐約的地鐵裡捧著金庸小說的時候,不知多少次坐到終點站才知道自己坐過頭,那種拿的起,放不下的感覺真的很過癮,除了練琴,從吃飯到上廁所,它都占據了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
記得有一年在台北書展後,新聞報導說,閱讀已在台北變成了全民運動,各大書店都宣佈延長營業時間,更有書店為了滿足書癖們的喜好,首創24小時營業。而香港的媒體在兩個書展後的報導,是這個明星賣出了多少本他自己的書及為影迷們簽了過千個名,還有那本漫話和電玩一天就賣光,老板做了五十多萬的生意………

是時代不同了?又或者是我老了?

梁建楓
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


Name:
Email:
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