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 |
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 |
多此一舉 (25-Jun-2006)
幾天前去了一個試酒會,在嘈雜的品酒聲挾帶著刀叉碗盤的互撞聲中,突然響起了鋼琴與節奏敲擊樂的音樂。令充滿各類音頻的小空間裡有多了另類的聲音,而因為這激昂的另類聲音,讓眾人的講話分貝又提昇了幾度。那位鋼琴師也很別出心裁的在鍵盤上放了一個感應器,並連接到一個接收箱子裡,箱子就會根據他彈的音和拍子,配上不同的敲擊樂和節奏聲。對我來講,這麼好的樂師,卻加上這些電子工具,連同在有限且不寧靜的空間裡現場演奏,實在是畫蛇添足!
亦聯想起多年前,一位很有錢的朋友托我幫他找一台有雕刻和限量版的Steinway鋼琴,終於幫他找到一台長九尺,四只腳到琴身都有仿十八世紀人手雕塑的鋼琴。當去到他為了展示這台鋼琴而舉辦的派對時,眼前所見的真是讓我啼笑皆非!整台鋼琴從鍵盤到內部都裝上了電子和機械,不需人手演奏就能自動彈奏過百首的樂曲。頓時覺得這麼好的一台鋼琴,也是一台藝術品,從此就這樣毀滅了!沒想過讓真正的演奏家去演奏,實在沒必要去買這麼頂級的鋼琴。
任何一樣樂器都是一件物品,只有人才能給它生命和靈魂。而一個演奏家,亦沒必要依賴電子效果來扶助自己的表演。就算是一段很簡單的旋律,只要因為發自內心的演奏,絕對會引起共鳴和找到它的知音。曾經有人問我,演奏家的生涯,會不會被科技取代?我很肯定地回答,人創造了科技,科技幫助了人。但科技無論如何也取代不了感情、內在、思想和靈魂。
讓一台安裝了自動演奏器的鋼琴在那發聲,只會顯得更沒水準和氣質!
梁建楓
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
|
 |
|
|
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