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很精采 (30-Sep-2011)

一個月的執筆,今天是個完結篇,整個月裡的迴響真的很多,或者是我的拙筆和謬論,其中最多的反應莫過與「嘩,你怎麼撈過界了!」,但也有很多的反應是「不是從音樂家說的,我們真的沒這樣想過!」。這個月一返往常,整個專欄裡都在談有關音樂的東西,這跟我真的實在有點出入,其實衣食住行才是我最大的興趣,還有關於小孩子的一切話題對我都是亮點。或者生活中實在填滿了各式各樣的音樂想法和計劃,讓我不得不積極地思考及面對。

其實在香港想做個積極的音樂家不是太容易,或者是小城市的因素,又或者是政府陳舊的藝術發展思維,或者音樂家在這裡好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,結果大家就被強迫式地接受這種看上去好像很安逸的事業和生活。相比之下鄰近的台灣和日本,那裡的音樂家就比較積極得多。他們總是好像有個根深蒂固的使命,就是每到了一兩年就要開個獨奏會,感覺就像定期地公開做個自我鑒定,而且每個音樂家基本上都有組織和屬於一組室內樂的團體,獨奏會以外就是室內樂的音樂會,因而一伙人演奏室內樂變成了音樂家之間的社交和互動。而民間辦理獨奏會和全省巡迴的經紀公司也像雨後春筍般的綻放,各式各樣的表演滿滿地佔據了全省所有的表演場地,雖然以香港的眼光看來有點不符合經濟的效益,但也可以看出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視和鼎盛。

在香港,剛學成歸來的音樂家想要開場獨奏會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!從租場地到印刷下來,動輒都要好幾萬圓。在台灣只要把想做的音樂會的內容、演出者的履歷寄到文化建設委員會,以上所說的金錢負擔就全都補貼,因此一年下來新秀們初試啼聲的演出不下百場,這些強勁的後浪也讓前輩們不敢鬆懈自我的提昇。民間的團體對藝術的追求也不甘視弱,日本基金會和台灣台南的奇美文化藝術基金會,現在是全球擁有最多數量的名貴樂器,這些樂器的歷史和名氣都有書記載,價值之高昂更是令人咋舌,但每個音樂家都可以申請借用。

除了羨慕,只好加倍的努力,馬上面對的是香港純弦的新唱片發行,接著跟香港舞蹈團合作,用音樂和舞蹈把大師吴冠中的畫作另類的呈現,加上多個海外的演出,還有香港管弦樂團每星期的排練和演出....音樂的生活,可以很豐富,也可以很精彩!

梁建楓
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

Name:
Email:
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