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時隨地聽音樂 (28-Sep-2011)

音樂家們可以留下來的紀念和最引以為傲的產物,首當就是唱片了。它不單止留下音樂家最具代表性的演奏,還可以無時無刻地在樂迷間迴響和流傳,讓人緬懷音樂家那光輝的時刻,更殷切期待他下次在台上的演出。

時代的變遷和進步徹底轉換了聽唱片的概念,記得我們以前還有這樣的對話;今天來我家聽唱片、我們交換唱片聽聽看、我們去聽發燒唱片欣賞會吧…當然還有那些因為銷售數量創新高的鼓勵名詞,像白金唱片、銀唱片等。如果有語言博物館的話,或許這些話早已是當中的展覽品了。現代科技的延伸,將整個音響業徹底地改頭換面,在聽唱片的器材上,從需要數個盒子搬運回家的器材,到現在可以兩指輕輕夾著的一小片MP3,聽音樂已從局限在一個室內的空間,演變到現在的隨時隨地,聽眾可以無時無刻地享受他們所嚮往的音樂,從MP3,iPod到手機,聽音樂已變得無所不在的隨身習慣, 而且與人的接近更是達到形影不離的地步。

現在出張唱片好像變得如此的奢侈,其實是舉步維艱,唱片市場的萎縮,人們購買的習慣,讓唱片這個名詞說不定就要走進歷史的回憶裡了。以往一買就是整張唱片,狂熱的時候還會買好幾張。現在卻可以在網路上挑選和購買自己喜歡的單首樂曲,買之前還可以進行無限次的試聽。令唱片公司製作意慾低迷的還不是以上的因素,而是那無法無天的翻版和網上的非法下載,他們出現的速度和範圍令人咋舌。記得上次在我的室內樂團〔香港純弦〕在中國多個城市的巡迴演出,每場演出後拿著唱片和節目單排隊簽名的人,動輒也有一兩百人,除了部份現場購買唱片的觀眾以外,絕大部份的都是拿著翻版的,或在網路上非法下載後自己燒錄成的CD。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真的很惆悵,應該簽,還是不簽表示抗議呢?看著他們那熱淚盈眶的眼神,因為音樂而感動的身軀,因為能與音樂家近距離接觸的興奮,在思考,如果一個教育系統裡如果沒智慧財產的概念,一個政府沒有相同的認知和大刀闊斧的魄力•••

很快就要出新唱片了,已無暇想別的了,欣慰音樂伙伴們無私的付出,也期盼普羅大眾的肯定和認同。

梁建楓
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

Name:
Email:
Comment: